如果说把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技术研讨理解为“学以御物”是对这些研讨的隔膜,那么,对人工智能或许取得叛变认识和才能的惊骇则是根据自笛卡尔以来的身心二元论,甚至是更早的西方文化传统中 的认识可以独立于身体存在的幻想。
其实,当我们把有没有“意识”作为人类与智能机器之间的区分时,就已经接受了这一潜在的条件,即“意识”是独立于人类身体的存在,能够被“具有”,或是暂时“缺乏”。
跳出“具有意识”与“没有意识”这样两种答案的限制
但是现在的问题并不是完结于“机器人不可能具有认识”的结论,而在于跳出“具有认识”与“没有认识”这样两种答案的限制,持续探究人类存在基础上的认识现象,智能机器存在基础上的不同于人类认识的“认识”现象,以及这两种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从头考虑一种既有其自身的“具身性”,也不局限于人类的新的“认识”观。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 ,请告知
这种新的“认识”观正是海德格尔式人工智能以及被称为“人工生命”的研讨的基础。关于人工生命的研讨者来说,可以自主感知并做出相应举动的机器就现已可以被视为一种活着的存在。比方,在1994年的第四次人工智能大会上,生物学家托马斯·雷就现已提出要增进碳基和硅基生命的多样性,还有些人工生命研讨者认为他们的研讨属于理论生物学的范畴。
咱们无需在此争辩人工生命究竟是否具有真实的生命,重要的是,人工生命的发生的确带来了对人类的生命和认识本身的反思。尽管到目前为止,“认识”问题仍是个未解之谜,布鲁克斯却在《肉身与机器:机器人将会怎么改动咱们》一书中坚持人类
然而,与布鲁克斯持有不同观念的数字人文学者凯瑟琳·海勒认识到了从机器模式来看待人类的危险性,她以为正是这种看待人类的视角使得人类成为了“后人类”,并撰写了《我们何故成为后人类》一书来批判这一观念。不过另一方面,她也吸收了布鲁克斯对“智能”的广义理解。她在《认知无认识:扩展人文学科中的“精力”领域》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层级式的认识模型,以为在传统的“认识”之外有着更为根底和广泛的“认知”,并试图用“认知者”的提法来囊括生物认知和技能认知,扩展传统的人类认识研讨的范围。海勒把认知定义为“从语境中阐释信息,并把信息与含义联系起来的过程”。
把生物认知与技术认知结合的认知系统纳入研究范畴
除此之外,这样一种“认知”观还可以把生物认知与技能认知结合的认知体系也纳入研讨范畴,一个清楚明了的例子就是当代人对电脑或智能手机的运用。这样一来,本来被传统认识研讨拒之门外的各种感知现象就都能被吸收进研讨视野。海勒在她的《认知集合:技能代理与人类互动》一文中进一步开展了这一观点,提出了“认知集合体”的概念来描绘人类与技能结合的认知体系。咱们的认识远比咱们所幻想的更依靠咱们与这个的互动,它既不脱离于物质,也不是的中心,而是海勒所说的“行星认知生态”中的一环,与存在于这个上的各种生物乃至技能的认知体系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复杂多样的动态认知体系。
这种观念上的改变对于人文研讨在今世社会的效果至关重要。从“认知集合体”的视角来看,技能不仅参与到我们的认知、决议计划过程中,乃至还会对认知形式产生影响,比方长期使用手机地图就会导致我们本身判断方向的能力的退化。技能研讨并非是比“成人”之学次等的“御物”之学,技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介,包含着规划者对使用者的生活情境、使用方式的考量。智能产品的每一个细节都或许在本身中包含着伦理问题,比方,搜索引擎和智能推荐体系或许私自搜集用户行为偏好卖给商业公司谋取利益,而无人轿车在规划时参加车身外部的气囊却可以保证行人的生命。如今,林林总总的软硬件智能技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参与度越来越高,怎么考虑智能机器规划在社会使用中的道德责任,怎么重新理解与智能技能结合的人类认知形式等,都成了需要人文学者进一步考虑的课题。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发布日期:2021-03-15 18:05
发布日期:2021-03-15 18:05
发布日期:2019-05-09 14:23
发布日期:2019-05-08 13:19
发布日期:2019-05-07 10:33
发布日期:2019-05-06 14:08